四川初升高升学网欢迎您!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升学问答 > 学校地址 >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地址怎么走?

时间:2019-12-25 16:24:09      浏览次数:2269

四川初升高网小编整理了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地址信息,可以点击学校名称查看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更多学校信息,有最新资讯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更多最新信息请关注四川初升高升学网。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地址: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天骄路6号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地址怎么走?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设立“家校共育科研基地”授牌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川省、成都市关于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社区、学校、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根据《成都高新区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成都高新区“家校社共育•协助共治理”教育联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文件要求,学校制定了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关于《成都高新区“家校社共育•协助共治理”教育联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为使家校共育工作做得更系统、更科学,在专业人士的直接指导下,快速高效的开展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在科中设立“家校共育科研基地”。10月14日授牌仪式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举办。

 

参加授牌仪式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原副院长庞维国教授,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鹏老师,电子科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心理中心主任、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媛教授,高新区德育教研员钟伟老师,科中家委会会长廖坤丽,张平福校长、张云副校长、曹学军副校长,校长办公会成员、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等。

 

在仪式上,钟伟老师对学校在“家校融合”方面的工作赞赏有加,也期待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在华东师大、电子科大的支持下,通过大中融合,助力“家校融合”取得更大的突破。

 

廖坤丽女士代表家长对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家校融合”表示了高度认可,认为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相关工作让家长们也受益匪浅。希望进一步深化“家校融合”工作,让更多的家长、班主任、学生参与其中。

 

张平福校长代表学校对有庞维国教授、李媛教授、王鹏博士以及家委会表示了感谢。并从新时代、新课改对学生未来发展要求的角度以及学生成长的角度追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着力点,进而提出学生成长生态体系的建设。通过“家校融合”“校地融合”“校企融合”“大中融合”,实现“家、校、社、企”在教育领域的有机融合,从而为孩子成长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


“家校共高育研究基地”的设立,是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开展家庭整体解决方案体系建设研究,为家庭教育、家校融合探索一种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问题解决模式。

 

李媛教授对基地的设立表示衷心的祝贺。李教授谈到,从普遍意义上现在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的,即使考入科大的孩子家庭也是如此。李教授认为,现在的家庭教育已经有意识地要注意孩子的教育,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如,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金钱观念、分享意识、责任意识等。家长的教育意识强了,但问题在于没有把这些串起来,没有“魂”——没有聚焦到“人”。同时认为,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有各的自界限。基地的设立有助于家长、中学老师、大学教授一起深入探讨研究,进而解决这些问题。

 

庞维国教授从与科中的相识谈起,认为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在“大中融合”“校企融合”“校地融合”“家校融合”走在了前列,很多学校是想到了,但没有做到。从整个更方的范围来看,家校共育这个课题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庞教授举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例子与大家分享,并谈到家庭教育的误区。如,对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同伴关系的不可替代性认识不足;把孩子与父母的冲突简单归为青春期叛逆等。


庞教授也从新高考的角度谈到,新课改将在以前高考基础性的特征之上,突出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决定了必须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这也决定了家校共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融合共育,是需要探索的。这个过程一定非常困难,但一定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去做,最后形成的解决模式会是什么样大家没有太多预设,但一定要去做。这个项目是非常有价值的。

 

课题主研人员危微老师就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方向,拟解决的问题和希望达成的结果做了详细阐述。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大国复兴背景下,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当前家庭教育在国际化视野下既传承又创新性学习是家庭教育改革的关键。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近年生源结构变化大,家长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家庭背景较多元,孩子成长背景复杂多样,从而使学生的问题错综复杂。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和各级政府要求,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希望加强家校共育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以期引导家长了解教育、参与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帮助广大家长学习掌握科学家庭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孩子能身心健康成长。

 

授牌仪式后,专家、教授与教师、家长代表进行了“家校共育”的研讨。王鹏博士主持研讨会并发言,他分享了关于家校共育方案的思考。家校共育即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资源搭建后共同努力、共同教育,承认学校和家庭有不同的边界和责任,但需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要充分赋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实现学校与家庭职能的融合。

 

因很少家长是学过家庭教育学的,父母、老师、孩子三方对同一问题的认知也许是不同的,班主任也不能做到了解班级全部家长教育的不同,所以需要一个科学而专业的评估来发现问题、自查问题。然后科学分流、科学建议。通过专业团队培养班主任的专业指导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有指导能力的班主任团队。学校要成立心理教育指导中心,不局限于心理咨询,搭建成解决教育困惑的平台,如以互联网为平台,上传专家培训课程、优秀家长分享等音频或微视频。

 

李媛教授发言,谈到了研究方案的落实,要让家长在项目研究中有获得感,真正促进学生成长。建议从危薇老师现有的家校共育方案中梳理,抓住核心。考虑学校、家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要注意,老师、家长、孩子的达成一致。

 

庞维国教授发言,认为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家校融合项目研究切口不能太大,不能蜻蜓点水,要有聚焦点,抓主要矛盾。可以通过问卷、测评等方式,使老师、家长、孩子三方观点融合一致,千万不能一根筋地折腾。从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角来看,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亲子关系的社会系统,找到孩子最容易受感动时刻,给予切入点。同时建立保护措施,如问题行为的孩子的应对机制等。 


张平福校长总结说,首先要梳理问题点,制定明确的、合符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实际、具有科中特色的方案,然后抓落地;其次,研究问题要讲科学方法,从简单到系统,先实践再理论,要充分思辨。研讨会上,专家教授与学校班主任代表和家长代表也进行了交流。张平福校长为专家、教授、家长代表颁发了项目聘书。


来源:文章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初升高升学网。

编辑:csg2


 2475842a9cd6a2b286f484b8f40564c.jpg

欢迎加入《四川初升高升学网官方》QQ群
地区面向考生群名称QQ群申请要求点击加入
四川高中四川2024高考群129272765高三家长加群并备注成都2023高考群
初中四川2024中考群728577817初三家长加群并备注成都2022中考群
小学四川2024小升初群129272765六年级家长加群并备注


  • 姓名:
  • 电话:
  • 地址:
  • 地区:
  • 分数:
  • 学历:
  •   四川初升高升学网择校老师帮您择校,同意《本站用户保密协议》条例
相关新闻
快速登记
姓名:
电话:
QQ:
分数:
微信:
学校: